丝苗米得名的缘由:米粒苗条,米泛丝光,做成米饭后香气浓郁、柔软。丝苗米以前是朝廷的贡品,如今已是随处可见。
西距增城市城区16公里的朱村白水山是增城丝苗的原产地,民间流传朱村白水山的丝苗米是明代僧人育成的,这个故事摘录下: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,法号栖云大师的高僧,四海云游,寻找传经修善的好归宿,他踏着雨后泥泞走近古增城八景之一的“白水丹邱”白水山,只见此处山林茂盛,雨量充沛,一练瀑布从山顶飞泻而下,蔚为壮观,且山不高而秀雅,溪不深而清澈,鸟语花香,流水潺潺。栖云见果然好景致,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,修寺化缘耕田地,并把云游各处收集的优质稻谷品种杂种于此,逐渐形成一种优质的稻种,即“丝苗米”。
增城是丘陵地带,北回归线由境内通过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一点六度,田园土壤沙质地多,水质酸碱性度中性偏碱。尤其是丹邱白水寨附近,灌溉用水乃白水山岩之涌泉,含多种稻类生长所需微量矿物质,结出的穗粒饱满,米质靓,相反如果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,产出的丝苗米反而变差,这又是丝苗靓米多出增城的缘故。